甘露藏药

首页 > 动态 > 甘露长河 > 正文

藏医智慧丨藏医药浴法——五味甘露药浴大揭秘

浏览:2879发布于:2025-01-13

2018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

1.jpg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族人民在高寒缺氧的生存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它主要分为“五类温泉”浴法和“五味甘露”浴法两大类。

其中,“五味甘露药浴”在藏医药学中应用广泛,但其主方、选材的基源和部位、配制剂量以及发酵工艺的收载与记录各异。

如何合理运用“五味甘露药浴”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大幅提升其用药安全性?藏医药学正统传承者甘露藏药,为您解析。

2.png

据《四部医典》记载:“浸浴法可驱除湿毒、黄水,能镇风消肿,使瘦者肌肉丰润。”而“五味甘露药浴”的功能则可认为与藏医水浴(即温泉浴)的功能基本相同。


据记载,温泉浴主要适用于热症扩散、中毒症、陈旧热症扩散与渗著、肿瘤、旧疮、内脏脓疡、脉病、肢体僵硬强直、驼背以及身体消瘦等病症的治疗,若不具备温泉浴的条件,则可用“五味甘露药浴”代替治疗。

3.png

“五味甘露药浴”的功效在《医学利乐宝库》中曰:“五味甘露能平息机体三因,可治疗痛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肢体僵硬、萎缩、瘫痪、消肿,并将分布于皮肤、骨肉和经络等处的中毒热、陈旧热、浊热等疾病通过发汗排除体外。”

可见,藏医药浴法是在药物与物理的双重作用下,药物透过皮肤黏膜的吸收进入皮下毛细血管和筋络,再由血液或体液循环输送致全身各处,并在药理作用下调节机体或局部的免疫状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藏医“三因”的均衡并改善机体功能。


4.png

近年来,随着“五味甘露药浴”逐渐为大众所知,学界亦对其临床药效做了初步研究与考证,但大多研究仅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藏医“真布”病)病症。


例如,青海省藏医院对于2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藏药浴联合藏成药内服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15%。


王天虹研究了AA模型大鼠滑膜细胞的炎症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发现,五味甘露药浴能起到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保护关节骨与软骨的作用。


丁荣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五味甘露药浴颗粒治疗RA的分子作用机制发现,其在治疗RA中可起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调控作用。


可见,藏药“五味甘露药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中的药效与价值得到了较好验证。

5.png


此外,“五味甘露药浴”还可通过“卡擦”方的灵活运用治疗皮肤病、产后风、骨伤科疾病、下肢冠状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偏瘫、面瘫、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小儿脑瘫、痉挛性脑瘫儿等疾病。

6.png

《四部医典》还从疾病和病患部位两方面详细阐述了藏医药浴法的禁忌。 


疾病方面:瘟热和紊乱热、发高热等热病,浮肿、体虚衰弱和饮食不振者不宜入浴; 

病患部位方面:眼睛、面颊、四垢部(足两拇指、手两肘部)、睾丸、腹部及胃肠部和心脏等部位不宜入浴。 


近现代医学临床应用还发现,经期妇女、贫血、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孕妇、婴儿、老年等人群,以及患有胆囊炎、胆结石、肝功能不全、精神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等皆不宜入浴,甚至在过饱或饥饿状态下也禁忌入浴。 


入浴后须涂抹糌粑、酥油、特制的药用涂擦剂进行涂擦按摩,或通过口服、艾灸等手段使机体免受风寒,以防止其他疾病潜入,阻断精气外散,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关键作用。

7.png

五味甘露药浴虽然看似简单且便于操作,但实际上蕴含了许多需要审慎对待的关键事项,这一切都源于藏医药学对人体与自然、病理与药理间精妙关系的深刻洞察。


如果您期望通过藏医药浴疗法得到有效治疗,建议您在专业人员、设备、环境等条件皆具备的情况下,按规程操作,并灵活配制或运用“卡擦”药。


甘露藏药祝您阖家团圆,冬日平安。



(温馨提示:以上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具体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上药品信息仅供内部医生交流及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如有相关病症,请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参考文献:
幸福拉萨文库 非遗篇 藏医药
吾秀么,多杰仁青.藏药“五味甘露药浴”之新考[J].亚太传统医药,2023,19(01):59-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