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3064发布于:2025-01-21
在藏医药学中放血疗法被称为“达日卡”或“达日嘎”,达日是刺破的意思,指用特制的放血器械刺破各脏腑所属脉络的特定脉位,卡是放出坏血切开的口子。 藏医放血疗法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疾病的斗争、研究和总结而积累的一种特殊疗法。在当时的生活实践中,偶然被石块或犄角等尖锐物刺破肿胀部位或某些特定部位时排出血液或脓以后,对某些疾病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在这种启发下,藏族人开始有意识地用尖石、骨针等割刺病变部位血管后放出血液来治疗病痛,这样便产生了最原始的放血疗法。 藏医放血疗法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术前准备、结扎放血部位、切割脉道放血、果敢止血等步骤。 术前准备:据藏医天文历算及患者属相确定放血的时机和方位,且在术前3至5天,让患者内服三果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将体内坏血和正血分离;且放血前要晒太阳或烤火取暖。 结扎放血部位:根据不同的放血施术部位选用不同形状的捆绑带,在施术脉道切口上方三指处进行结扎,以便肌肉麻木及脉道鼓起,利于放血。 切割脉道放血:据施术部位选用不同形状的刀具及运用不同的切割方法进行放血,注意切口宜大,脉管开口与皮肤开口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血肿,使血气流出不畅。 果敢止血:血流出的过程中,一旦见到鲜红色易凝固的正血流出,应果断地立即止血,避免放血太过引起不必要的临床并发症,止血主要在脉位切口处冲冰水、敷冰石、加压包扎等方法。 藏医师在放血的过程中需对血象仔细观察,血象包括血液的质地、性状、颜色、夹杂物等。主要目的是:一是区别坏血、正血,坏血色黄质稀,表面有白色泡沫,或粘液,或脓液,或胆汁;正血色鲜红质稠,表面易凝结。二是准确把握放血程度,见到鲜红色正血流出,应立即停止放血。三是分辨疾病性质,血紫流粗,血质粗糙,带黄色泡沫者为龙型疾病,血色黄而稀,有臭味者为赤巴型疾病,血色红而白,浓滑者为培根型疾病。 据藏医放血理论强调,术后调摄十分重要。放血当天不能白昼睡觉,禁止一切引起失血和生风的饮食和起居,尤其注意低蛋白低热量饮食,在七天内禁酒,并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放血疗法不仅体现了藏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认知,更蕴含着藏民族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智慧。如今,我们应倍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藏医药学及其特色疗法如藏医放血疗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独特的力量,让民族的智慧跨越时空,造福更多民众,续写藏医药学的辉煌篇章。
Copyright © www.glzy.cn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藏)-非经营性-2017-0001 【藏公网安务】54012502000094号
甘露藏药总部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济开发区林琼岗路15号
邮编:851400
传真:0891-6522794
电话:0891-6522710
邮箱:info@glzy.cn
营销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盛安街401号凯旋中心B座6层
邮编:610041
传真:028-65261119
电话:028-65787666
邮箱: chengdu@glzy.cn
关注甘露藏药微信平台
关注@甘露藏药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