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66发布于:2025-07-31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诊治肝病是藏药学所擅长的领域之一,跟随藏医药学正统传承者——甘露藏药的脚步,一起预防诊治肝炎,拥抱健康人生。
藏医认为,肝脏是将吸收运送来的饮食精华生成为血液的主要脏器,是全身所需血液与营养制造厂及依存之地,据此,藏医视肝脏为藏血之本,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及解毒工厂。
对肝脏的比喻
《四部医典》中记载:肝和脾脏像国王(心脏)的大小两妃子,伺候着国王,不能遭受任何创伤。可见藏医药学对于肝脏的认识之超前。
藏医将肝病的发病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多由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内因则与患者正气虚弱有关。
人由于长期或过量食用酒类及咸、酸、辛辣及陈旧、发霉、油腻等热性食物,加之强力劳作、剧烈运动等,致使身体受到损伤。饮食起居不当,且由此导致体内基本物质失调、紊乱,从而形成“培根木布病”,迁延不愈造成肝损伤。(“木布病”:以肝、血热为主的综合性消化系统疾病)
培根病的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的角度将肝病大体上按病程分类为: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而藏医药学则根据寒热将肝病分为18种类别,最终归纳为三类症型。
“龙、赤巴(血)、培根”型:肝区浮肋下时有刺痛感,胃烧灼,面色暗紫、口略苦而有异味,厌油腻食物,巩膜、皮肤略呈暗黄,疲乏无力,手掌略呈紫色、大便时有黄色出现。
“培根、赤巴”型:身体沉重、疲乏,精神萎缩,口苦、恶心,巩膜和皮肤略呈暗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肠鸣,大便不成形,消瘦、头晕。
“赤、龙”型:疲乏、消瘦,饮食不振、消化不良,时有肝区不适,皮肤暗黄,足背、眼睑稍有浮肿,胃饱胀,头晕目眩、耳鸣。
面对肝病,藏医药学一般基于饮食起居、藏成药调理及外治法进行综合治疗。
饮食:
治肝先保胃。因此需要尽量避免进食或过食酒类、咸、酸、冷以及陈旧、腐烂、霉变、腌制等饮食。热性肝病(“赤巴”症型)应食用凉性宜消化食物,如“清肝苦菜粥”等,热祛后,进食新鲜和营养食物为宜。寒性肝病(“培根”症型),应进食新鲜羊肉、新鲜酥油等热性滋补食物为宜。
起居:
劳逸结合,适当运动,避免强剧烈运动、过度负重和过度疲劳等。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暴躁、激怒、抑郁等。
藏成药应对:
一般采用二十五味松石丸༼གཡུ་རྙིང་ཉེར་ལྔ།༽、九味牛黄丸༼གྷི་ཝང་དགུ་པ།༽、二十五味绿绒蒿丸༼ཨུཏྤལ་ཉེར་ལྔ།༽、七味红花殊胜丸༼གུར་གུམ་མཆོག་བདུན།༽、七味铁屑丸༼ཟླ་ཤེལ་བདུད་རྩི་མ།༽等进行治疗。
二十五味松石丸༼གཡུ་རྙིང་ཉེར་ལྔ།༽: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用于肝郁气滞,血淤,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
二十五味绿绒蒿丸༼ཨུཏྤལ་ཉེར་ལྔ།༽:解毒,清肝热。用于中毒及“木布”降于胆腑,肝热、肝肿大、肝硬化、肝胃瘀血疼痛等新旧肝病。
九味牛黄丸༼གྷི་ཝང་དགུ་པ།༽:清肝热。用于肝大,肝区疼痛,恶心,目赤。各种肝炎,培根木布病。
绿绒蒿
外治法:
放血疗法:是通过割刺相关脉道(静脉)和痛点,将病血或毒素等病邪排出体外,起到解热祛毒、通经活络、祛瘀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其治疗疾病的目的,适用于热性肝病。
火灸疗法:一般选用第五、第六、第九脊椎或肝窍穴等穴位施灸,灸法主要有瘢痕灸、隔姜灸、悬灸或油灸等,实际施灸时可根据具体病情和病人体质采用灸法、灸时、艾壮大小等,适用于寒性肝病。
(温馨提示:以上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具体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上药品信息仅供内部医生交流及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如有相关病症,请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并遵循医嘱服用。)
参考文献:
西珠嘉措.略论藏医对肝和肝病的认识[J].中国藏学,2010,(04):155-158.
Copyright © www.glzy.cn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藏)-非经营性-2017-0001 【藏公网安务】54012502000094号
甘露藏药总部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济开发区林琼岗路15号
邮编:851400
传真:0891-6522794
电话:0891-6522710
邮箱:info@glzy.cn
营销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盛安街401号凯旋中心B座6层
邮编:610041
传真:028-65261119
电话:028-65787666
邮箱: chengdu@glzy.cn
关注甘露藏药微信平台
关注@甘露藏药官方微博